首页新闻

首页新闻

当前位置 :  首页 > 首页新闻

脑科学研究所出席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来源 : 脑科学研究所     作者 : 脑科学研究所     时间 : 2024-07-13

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于2024年7月6日至7月7日在林芝举行。此次年会以“决策研究助推高原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核心议题,旨在推动决策心理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深入探究高原环境下决策行为的科学规律,并展望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我国心理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来自全国各地的125位专家学者、相关行业人士围绕决策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交流。

本届大会设置了6场主旨报告,8场分组报告,内容涵盖行为经济学、管理心理学、决策脑科学、智能决策等多个相关主题,为参会者提供了更多展示研究成果和交流学术思想的机会。脑科学研究所杨仲、蔡新璐、窦文洁和马培源四位青年教师以及三位研究生出席会议,认真聆听学术报告,积极交流讨论,并在会后总结了参会体验与收获。

图1. 脑科学研究所全体参会师生

图1. 脑科学研究所全体参会师生

2021级硕士研究生陆晓清表示:“这次会议让我获得了新的研究灵感,了解了新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还认识到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的梁竹苑老师和浙江大学的陈炜娜博士都在传统的眼动指标基础上,加入了眼动轨迹这一新的指标,来研究跨期决策和风险决策中的策略识别和模型检验;浙江大学的陈发动老师利用了鼠标轨迹,发现人们在做公平决策时,并不是单独对每个选项进行效用计算后的静态比较,而是一个动态的比较过程;北京大学的朱露莎老师分享了“社会决策中的‘知彼’”,提出了针对社会意图的神经解码新技术。在今后,我仍要不断学习,同时保持对研究现状和社会热点的关注,努力让我的研究成果为社会带来实际的价值。”

2022级硕士研究生徐婷表示:“这次会议很有收获,此行很值得!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何清华老师做了“关于前额叶皮层与决策加工:机制、病理与干预”的报告,发现了风险决策和跨期决策共享部分脑机制,并且强调了性别和年龄差异;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市场营销学教授李希琳提出了“付费的诅咒”现象,并通过修正的交易效用模型解释了我们常以较高价格购买市场价值高但自己并不喜欢的商品这一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鞠芊芊团队利用漂移扩散模型,发现社交焦虑者在模糊情境中基于消极的先验经验,促使其在行为上做出更强的负性社会效价判断,从而导致社交回避。结合这些会议报告,我会思考如何将这些研究方法纳入到自己的研究中,并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角度探究留守儿童的人际互动问题,并提出干预和改善意见。”

2022级硕士研究生赵艺表示:“此次年会的各项研究报告,不仅拓宽了我对决策心理学领域的视野,也让我深刻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何清华教授的《前额叶皮层与决策加工:机制、病理与干预》展示了跨期决策与大脑功能之间的关系,特别是DLPFC的活动可以预测延迟折扣率k值;上海大学的何黎胜教授通过两个研究展示了BERT模型在预测大学专业选择中的性别差异方面的高效性,证明了机器学习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潜力;华东师大的博士生陈同学研究发现,说八卦者高估了听者的自我表露,表明了八卦交流在传递信任信号和促进特质性归因中的作用。在以后的研究和学习中,我应该善于利用眼动技术、高生态效度情景和大模型,推动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另外,赵艺同学投稿了《公平声誉对观察者社会认知的影响》的摘要,并进行了海报展示。

图2. 赵艺同学的海报展示

图2. 赵艺同学的海报展示

本次学术会议使脑科学研究所的师生们受益匪浅。同学们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研究热情,并进一步坚定了追求学术的决心。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杭州师范大学恕园29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4320
电子邮箱:wenjied@hznu.edu.cn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

版权所有 © 杭州师范大学脑科学研究所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