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理学会全国第8届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学术研讨会于2024年9月27日至29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议主题为“加强情绪与健康心理研究,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本届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与海南省心理学会联合主办,海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海南省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研究基地、深圳市心理学会共同承办。来自全国10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400余位专家、学者和学生出席会议。脑科学研究所贾茜老师率12位心理学、应用心理专业研究生出席会议,并在会后总结了参会体验和收获。
图1. 大会主报告厅官方图片
图2. 脑科学研究所参会师生合影
2022级硕士研究生朱琳表示:“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周东升老师报告了非侵入性脑刺激快速治疗青少年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他指出rTMS对抑郁症患者的影响可以快速发生作用,并分享了使用rTMS治疗严重抑郁的实际案例。周教授的治疗经历提示我们,或许可以延长单次治疗时间以减少被试来实验室治疗的次数。除此以外,神经调控作为一种无创的治疗方法,已经在多个精神疾病中证实有效,但多数家庭难以负担其高额的治疗费用。学者们仍需继续努力工作,研究出有效、快速且经济实惠的精神疾病治疗方案。”
2023级硕士研究生何星林表示:“四川师范大学的张丹丹老师通过系列实验深入探讨了外侧前额叶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与脑机制。研究发现,使用tDCS和TMS激活vlPFC可以增强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情绪调节是vlPFC/dlPFC经由vmPFC调节杏仁核或脑岛的过程。张老师的研究让我认识到,多个实验的研究目的之间是紧密联系、逐渐深入的。从考察外侧前额叶在情绪调节中的作用,到探究腹侧、背侧外前额叶的双分离作用,再到探明认知重评的前额叶通路,其系列实验是由各分支来回答一个大的科学问题,这值得我们学习。”
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紫怡表示:“罗文波教授的研究具有开创性,他发现相比面部表情的感知,肢体表情的感知更直接、更明显,且更好判断。鉴于目前肢体表情的研究较少,罗文波教授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丰富的数据集:KDAEE、DEMO(纳入视角信息)、MEED,为肢体表情的研究工作做了巨大的贡献,并在神经层面开展进一步探索。我在听会当中还有许多收获,其他院校的研究生们的精彩汇报也给了我许多动力。”
2023级硕士研究生李照霞表示:“我参加了多个主会场和分会场的报告。主会场的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纷呈,来自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围绕“躯体慢病共病抑郁症的影响和管理”、“情绪概念对肢体表情知觉表征的预测”、“精神心理疾病影像引导下无创治疗进展”等主题作了主旨报告。他们的报告不仅展示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2023级硕士研究生梁馨予表示:“来自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林老师所做的报告“社会情绪研究的新范式”,使我深受教益,收获满满。周老师在报告中着重阐述了两大关键理念:其一,情绪研究应当重点关注情绪的社会适应功能;其二,情绪研究应当采用全新的研究范式。通过周老师的讲解,我深刻认识到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乃是心理学研究的基石,在心理和神经机制的研究中,定量化的研究手段不可或缺。这对于我当下正在进行的实验极具启示意义。”
2023级硕士研究生余瑞表示:“本次会议我重点关注了中山大学库逸轩老师及其团队的报告。库老师的报告题目为“情绪工作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他的两名学生分别报告了“情绪引擎:情绪如何提升图片的记忆性”以及“阈下情绪面孔的无意识工作记忆及其对情绪面孔判断的影响”。他们发现情绪唤醒对图片记忆性提升的显著贡献,并揭示了杏仁核在其中的神经枢纽作用。孟儒同学的汇报表明无意识情绪表征可持续影响个体的情感判断,阈下的情感面孔不仅可以被编码进工作记忆,还能形成抗干扰的表征。
2023级硕士研究生刘扬凡表示:“华东师范大学的高晓雪老师应用人际互动范式、计算建模和脑成像等多种前沿的计算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突破了领域内情感诱发范式缺乏、情感行为量化困难、脑成像技术应用匮乏等局限,解析了感激、负债感、内疚等重要社会情感发生及驱动社会行为的认知计算和神经加工机制,更新和完善了相关理论体系,并提出基于“分析层次”计算视角的社会情感研究方法学框架。这为社会情感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定量化手段,为建立心理和行为异常的精准识别和干预体系奠定了重要基础。”
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翔表示:“作为一个学生,老师们报告的工作非常丰富且有趣,深深地激发了我的科研动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陈辉老师介绍的类图灵测试,他们发现在被试对机器和真人的识别过程中,其行为层面和神经层面呈现了迥然不同的模式。在AI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这样的发现非常有趣,我们的大脑似乎在神经层面上有自己的识别分界线。马燚娜老师关于人类合作的报告也让我记忆犹新,特别是双人合作的实验设计,让被试可以高度卷入,在实验室情境下展现出真实的合作,如此巧妙的设计值得我去学习参考,在自己的研究中也需要考虑被试的真实卷入程度。”
2023级硕士研究生杨雨清表示:“深圳大学心理学院的何振宏老师在“神经调控技术在情绪调节异常中的恢复作用和调控机制”的报告中,强调了对恢复作用的探索可以帮助了解情绪调节异常的成因和机制,对调控机制的探索可以更好地改进恢复方案,帮助我们更有效地解决情绪问题。何老师的报告使我受益匪浅,同时此次学术会议也帮我开拓了视野,让我更加肯定“科学研究是一个闭环”,要去发现、去证实、去改善。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研究,不辜负在脑科学研究所的珍贵时光。”
2023级硕士研究生徐涌轩表示:“从陈辉老师的报告中,我感受到了什么是科研逻辑。陈辉老师报告的题目为“社会交互对人类信息加工的影响机制及应用研究”。陈老师通过“面对面”或者是“背对背”的方式探究社会绑定的作用。为了确保“面对面”条件下的面孔、肢体加工优势的确是来自社会交互信息,陈老师在后续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排除干扰因素,且各研究间在逻辑上层层递进。我不禁钦佩于陈老师的科研逻辑,同时还意识到未来在做自己的课题时,需要让多个实验之间更有逻辑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回答一个科学问题,讲好一个故事。”
2023级硕士研究生朱晓曼表示:“库逸轩教授团队的研究聚焦于情绪与记忆,库老师报告了“情绪工作记忆的认知神经机制”,其博士生聂露报告了“情绪引擎:情绪如何提升图片的记忆性”。通过学习这两项汇报,我对情绪与记忆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情绪对记忆的影响不仅来自对刺激的编码和记忆的形成过程,情绪本身也可以作为信息被编码和记忆。从感知到记忆的过程会受到材料本身的可记忆性(Memorability)影响,在这一过程中情绪信息也能被编码和记忆,继而对刺激的记忆性进行调控,共同影响记忆。库老师及其团队的报告为我接下来的研究拓宽了思路,带来了新的启发。”
通过本次学术会议,研究所参会师生们收获颇丰。同学们开阔了学术视野,提振了科学研究热情,更加坚定了学术志向。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杭州师范大学恕园29号楼
邮编:311121
电话:0571-28864320
电子邮箱:wenjied@hznu.edu.cn
官方微信